在消费前查看评价,可以说是当下人在进行消费决策前必定会经历的一步。通过丰富自己的信息来源,来决定是否要购买目标产品。
淘宝和大众点评作为两个不同领域的软件,其在评论模式上存在着不下的差异。为什么同样是评价,淘宝就一定需要再购买后才能进行评价呢?下面就让我们来讨论下这其中的缘由。
定位差异
导致双方差异最主要的原因,主要还是处于平台性质的不同。淘宝是一家电商平台,主要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能够进行交易的平台。之所以要购买后才能进行评价,主要还是为了提升恶意竞争以及恶评的成本,提升评价信息的可信度。
而大众点评主打的是本地生活业务,它不依赖交易双方的交易过程来获利。而且线下实体店很多消费并不会通过平台来进行,软件本身很难对这一行为进行追踪。如果设置这一前提条件,会大大减少评论量,从而降低平台提供信息的参考性。
展开全文
价值差异
在电商平台上,同一品类甚至同一品牌的销售商家很多,用户的可选范围较广,更换购买渠道的成本也很低。因此电商平台上的评论,用户更多地是希望看到产品在功能性上的真实表现,毕竟线上平台不像线下平台那样能够直接与商品进行接触。
而大众点评这类本地生活服务平台,虽然平台上能够提供参考信息,但用户的信息来源却可以来自线上线下连个渠道。平台上的点评,只是用来丰富决策信息的一个维度,影响效果相较于电商平台上的点评而言更弱。
虽然当下仍旧有不良商家利用评价机制来左右消费者,但随着人们对于这类信息敏感度的提升,让这类商家更加容易面临口碑风险。这时,评价机制的存在,又在不同层面发挥了作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